近年来,中国畜牧业经历了蓬勃发展。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大,以及消费者对乳/肉制品的质量诉求不断上升,畜牧业的分工逐渐细化。其中,在影响畜牧养殖的关键因素——饲料环节,一批专门从事草料种植的企业应运而生。随着这些企业日渐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趋势,一种新型的贮存方法——裹包青贮——也在中国逐渐兴起。
过去,牧民一般采用两种传统的贮存方式:或是打包后将草料直接堆砌在地上,或是保存在地窖中。而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存在两个最大的弊端——无法运输和营养流失。相比之下,通过青贮加工制备的饲料不仅柔软多汁、营养丰富,而且利于长期保存,也可为牧民解决秋冬饲草匮乏的困扰。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陶氏的青贮薄膜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为当地牧民所用。但在中国,由于市场条件尚未成熟,这一技术始终未能形成气候。偶有敢为人先的企业大胆尝试,往往都以失败告终。
一直到年,在中国畜牧业连年快速增长的契机下,陶氏敏锐地察觉到时机可能已经成熟。就在这一年,陶氏将全球领先的创新平台PackStudios(包装大师)引进了中国。
PackStudios(包装大师)最早成立于美国,随后在瑞士、巴西、中国、意大利开设了区域性平台。PackStudios中国位于上海陶氏中心。在PackStudios(包装大师)三大价值主张——协同、创新与加速——的引领下,已经在国外青贮市场长久耕耘的陶氏开始了在中国的又一次尝试。
1协同,创造多方共赢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出于起步阶段的中国青贮产业像一盘散沙。多数企业都不具有产业发展的全局观和战略眼光,只关心眼前的既得利益。但陶氏是一个异数。通过对消费市场的深刻洞察,以及作为企业公民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陶氏以促进产业的健康、循环发展为出发点,试图将国内青贮行业松散的上下游关系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为行业创造互利共赢的整体解决方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才会发现困难重重。陶氏遇到的第一个挑战便来自于青贮设备。
虽然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全球农机第一制造大国,但农机装备的整体制造水平相比发达国家仍较为落后。在青贮领域,更是鲜少有设备商愿意涉足。不得已,陶氏只得借助外力,向日本和欧洲的设备生产商寻求帮助。这些地区的确拥有顶级设备,但或是由于向中国技术输出时受到限制,或是由于在中国市场尚未建立成熟的运营团队,他们无法满足陶氏对于响应速度和定制化的要求。好在这时,陶氏得到了一位重要合作伙伴——湖南千山制药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山药机”)——的支持。千山药机的出现也让陶氏想通了,与其求助于人,不如干脆帮助中国的民族企业摸索出一条自力更生之路。于是,陶氏特意联合千山药机进行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功夫不负有心人,双方的努力催生了国内第一台先进青贮裹包设备的问世,也由此意料之外地拉开了青贮设备的国产化序幕。
解决了设备的难题,又迎来一个关键事件。陶氏得知此前一直有着合作的一家草业公司迫切希望进一步发展壮大,在陶氏的牵线搭桥下,成功吸引了千山药机向该草业公司投资,助力他们再上一个台阶,从而跻身顶级草业公司。“当陶氏找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很快就答应了。我们看好青贮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潜力,也愿意和陶氏一起成为推动中国青贮产业更快发展的力量。”千山药机总裁刘祥华先生说道。
除了这些,包装大师的协同精神还体现在与薄膜生产商、终端品牌商和国内科研院校的互动上。年,陶氏针对薄膜生产商和终端品牌商开展了一项名为“包装学院”(PackagingCollege)的培训计划。整个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等级课程,陶氏帮助薄膜生产商更好地了解了陶氏原材料的性能,并掌握最领先的加工技术制备薄膜。而在品牌商中间,陶氏也凭借最具实力的解决方案获得了他们的认可。科研院校则为陶氏和合作伙伴们提供了专业的测试与检验能力,帮助青贮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及时做出调整,创造最佳的合作效率。
在无数次的沟通、说服和利益权衡后,陶氏凭借在塑料与包装行业的创新力、号召力以及长远的商业眼光,终于将青贮产业链上的各个利益相关方拧成了一股绳,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解决方案。
2创新,开启青贮产业全新商业模式
如果说协同为由陶氏领衔的这支队伍确定了基本队形,那么创新则是这场全产业链合作的内在核心。包装大师的创新之处既体现在技术实力上,更重要的是,陶氏能够超越自己的利益得失,以一种“为变革出谋、为发展助力”的大局观,在中国青贮行业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位于上海陶氏中心的PackStudios(包装大师)结合了亚太区的专业技术和实验室设施、陶氏新加坡研发中心的能力以及陶氏全球的行业专家网络,能够以最短的响应时间,为亚太地区的客户提供定制化包装解决方案。而在商业模式上,PackStudios(包装大师)作为一个闭合循环,包含了薄膜生产商、青料种植场、设备生产商、科研院校和畜牧养殖场在内的全产业链。这样的全面合作,可以说在国内青贮行业首开先河。
“其实,陶氏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