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植物
薯蓣:山中的良药
你见过这种植物吗?
你一定对薯蓣这个名字陌生,但在植物分类学中,它却是百合目下的科名和属名,换句话说,薯蓣这种植物是薯蓣科薯蓣属的模式种。这种原生于亚洲的物种,早在汉代,中国人就已经了解并开始利用它了,但它的名字起得有点悲催,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地被改名,以至于现代中国人几乎忘了这个最初的名字。唐朝时,因为唐代宗叫李豫,为了避讳,薯蓣改名为薯药,大概是唐朝人开始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了吧。到了宋代,宋英宗叫赵曙,又为了避讳,薯药改名为山药,大约是宋人认为它长在山里的缘故吧。至此,你该明白薯蓣是什么了,它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山药。
像棍子一样的山药。
说熟知,其实你熟知的也就是它的根状茎,或粗或细、或短或长,像根棍子,深棕色的外皮上会有些细细的根须,里面却是雪白的肉质组织,还有滑溜溜的黏液。如今,山药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人工栽培,品种也很多,但最有名的依然是河南焦作一带的铁棍山药,细细长长的,质地较为坚实,淀粉和各类营养物质都更丰富,药用价值也更高。因为河南焦作一带在古代属于怀庆府,所以,此地所产的铁棍山药也叫“怀山药”,属上品。也有很多人喜欢吃粗壮的新品种山药,这种山药含水量更高,口感更加脆爽,特别适合做生炒一类的菜肴,但营养成份和药用价值则略逊一筹。
零余子,长在叶腋间的珠芽。
薯蓣的植株形态也许会与你的想象有较大的差距。这是一种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地上部分可以生长出很长的缠绕藤,叶形变化也很大,有时为心形,有时又是狭长的戟形,雌雄异株,穗状花序,开白色小花,结蒴果。有意思的是,薯蓣缠绕藤的叶腋间会生出一种叫珠芽的组织,像豆子,所以俗称山药豆、山药蛋,它也像地下根状茎一样可以药食兼用,中药名叫零余子,药用功效与地下茎相似,但更强,仿佛是薯蓣体内长出的精华。珠芽其实是一种长在叶腋间的微小块茎,组织内有分生细胞,也可以用它来繁殖成新的植株,所以,很多人误以为零余子是薯蓣的果实。其实,薯蓣的蒴果是三棱状的,种子着生在每个室的中轴中部,有点像栾树的果实。
薯蓣的花。
薯蓣的果实。
把薯蓣之名改为山药,虽是中国文化中的名讳传统所致,但我以为,这名字改得好,也反映了古人对这种植物认知的进步过程。从最初的“薯蓣”来看,“蓣”这个字在汉语中并没有其它的意思,就是特指这种植物的,在它的前面加个“薯”字,显然,最初的中国人就是把这种根状茎当作一种薯类来看的,它最直接的功能就是裹腹。把“蓣”字改成“药”字,可以说是中国人对这种植物在认知上的重大进步。《本草纲目》中说它有补中益气,强筋健脾等滋补功效。在中医理论中,这显然是一种未病之药,也是百病之药,所以这个“药”字并不是现代人通常理解的某种特定药物,而是具有广泛的保健意义。现代医学也证明,除了含有丰富的淀粉,薯蓣的最大特点就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这是一种多糖与蛋白质的混合物,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沉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持血管弹性,能防止结缔组织萎缩,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胶原病的发生。当然,薯蓣黏液里所含的植物碱也可能引起少数人的过敏反应,所以处理薯蓣时还是以避免直接接触黏液为好。
薯蓣的枝叶。
而把“薯”字再替换成“山”字,我以为,这是有意把这种植物与以裹腹为主要功能的薯类区别开来,进一步提升它的价值,同时也更突出了这种植物的生长特性。优质的薯蓣喜欢生长在山区向阳的坡地,喜欢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酸碱度中性的砂质壤土中。可以想象,这种深根性的植物可以把根状茎扎进地下1米多的土层中,多么地不容易啊,所以沙性土更有利于其地下茎的生长。不过,有一种垆土铁棍山药,就是生长在黏性大,土质坚瓷的土壤中的,所以往往长得弯弯扭扭,虽不怎么好看,但品质、口感则更佳。
难看却优质的垆土铁棍山药。
从薯蓣到山药,同一种植物在名称上的变迁,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也折射出人们对这种植物在认知和利用上的进步。我相信,随着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越来越深入的融合,这种古老的山中良药还会有更可期待的未来。
壮观的薯蓣地。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