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大娘
第二个“五十年间似反掌”说的是公孙大娘。此句出自《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那时杜甫五十六岁,一如既往的落魄,在白帝城,看到了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如同看到了大娘。“颠张狂素”的两名草书书圣张旭和怀素,都认识公孙大娘。怀素的草书还得益于观看大娘舞剑之后的灵感,据说怀素看到大娘舞姿“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此后写出的狂草也“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怀素把看到一个美女舞剑这事写信告诉张旭,颠张说可以这么舞剑的,那一定是公孙大娘。作者说怀素和张旭,“他们之间通信,都是写狂草,以让对方看不懂为骄傲”,说得好好笑。如果两个音乐家通信,比如李龟年和念奴,你来一段五线谱,我也去一段五线谱,也是蛮好玩的事。怀素的字帖我有,只是看看,却不曾练过,因为常常看不懂,费脑。杜甫小时候见过公孙大娘,印象如此深刻,大娘剑舞得好,人也一定长得漂亮。陈寅格考证出大娘是胡姬,即可能是个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西域美女,擅舞双剑。这就叫人称奇了。陈大师还考证过元稹写的《莺莺传》里的崔莺莺,也是来自中亚的美女。若真,说明大唐那会儿比现在还要开放,也不用出国,就直接为国争光了。杜甫看着李十二娘,回味六岁时见到的公孙大娘,有点像对着冰冰或安吉丽娜朱莉的照片充满想象。书中说他后来把自己的佩剑送给了十二娘,我很是怀疑,那时杜甫饿得面*肌瘦,生活困顿,身上要是有这二两铁,早就换了吃喝了。曹霸风格
第三个“曹霸丹青已白头”说的是曹霸。曹霸是曹髦的后裔,曹髦是魏武曹操的四世孙,曹丕一脉,由高贵乡公被司马氏立为皇帝,后也是死于其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他喊出来的。杜甫是诗人,也是文人想着要入仕,但他的第一个官职却是文职*官,在部队里混,职务名为“右卫率府胄曹参*”,管理太子东宫盔甲兵器,从八品下,相当于副科级,那时他已经四十三岁。若我那时在唐朝,也是有资格跟杜甫聊聊的。杜甫因为会写诗,所以在武人扎堆的部队还是认识不少将*,曹霸就是一个。曹霸当时是“左武卫将*”,从三品官员,差不多是副省级干部,杜甫能和既出身曾经的帝王之家,又是省部级领导交往,还是很高兴的,写诗称赞一下,顺理成章,“将*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曹霸除了是将*,还是个画家,擅长画马,杜甫称他画马:“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说不定柳州卷烟厂生产的“真龙”牌香烟,意出于此。《中国人文小史》提到过曹霸是画马名家,可惜没有留下画作传世。我读中国古代绘画史籍,提到画马高手有不少,有一个叫韩干,他的马丰腴肥美,如唐美人,而又不失矫健,有大唐气象。其中一幅《牧马图》只画了两匹马,坐着一个紫髯牧民,一人两马,四遭的留白却似乎有千万匹马,意象辽阔。他还画过玄宗的一匹马“照夜白”,栓在马柱边,昂首长啸,很有气势,我却觉得若没那桩子,效果更好。这个韩干,就是曹霸的弟子。不过杜甫不喜欢韩干,认为他的马太肥了,有肉无骨,是穷殊相。杜甫喜欢瘦的,他自己本身长得也清瘦,生活潦倒时间比较长的缘故,哪个朝代画家画杜甫,以现在中学课本插图为标志,从来都是清癯。曹霸画的马“锋棱瘦骨成”,风骨瘦马,合杜甫的口味。杜甫晚年在成都再遇到曹将*时,彼时天下大乱,曹霸已被贬为庶人,在街头“屡貌寻常行路人”,即为别人画人像素描,卖画为生。两人相逢,漂泊天涯,抱头痛哭,杜甫没有剑相赠,写了一首诗送了曹霸。第四个“诗是吾家事”说的是杜审言。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曾任隰城县尉,即县公安局长,正在被铨选,相当于现在的遴选,主考官是苏东坡的祖先苏味道。杜审言虽然是基层官吏出身,专管缉盗的公安局长,写诗却很好,他考试出来,对别人说苏味道必死无疑,众人皆惊,他大笑说:他读了我的文章,一定会羞愧死。够狂。大唐就是这样,不狂怎么对得起天朝盛世。杜审言的狂放也得苏味道的欣赏,胸怀够宽广,他们二人与李峤、崔融合称“文章四友”。其中杜审言的五言格律诗尤为工整,被后人称为“初唐五律第一”。因为太狂,杜审言曾被流放到越南境内的峰州,那个年代把你从中原弄到越南,还真不是简单的一件事。路过江南时候,杜审言为饯行老友赋诗: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当时写律诗确实没什么人比得上老杜。所以杜甫对自家爷爷很推崇,自豪地对别人说:“吾祖诗冠古”,对自家子孙也是如此教诲:“诗是吾家事”。可惜杜甫之后,没见杜家还有什么出众诗人,而吾家事则成了天下事,呼啦啦整了个唐诗集团出来。杜预
第五个“吾家碑不昧”说的是杜预。杜甫写过一篇祭文《祭远祖当阳君文》,当阳君就是杜预,杜甫认为是他的远祖。现在姓杜的人家,自然也是可以把杜甫认为是祖宗的,谁不希望诗圣是自己祖宗。杜预不是诗圣,是蛇精,这个是杜甫自己说的,“降及武库,应乎虬精”,“虬”是有角的小龙。《太平广记》引《刘氏小说》载:“杜预为荆州刺史,镇襄阳时,有宴集,大醉,闭斋独眠,不听人前。后尝醉,外闻斋中呕吐,其声甚苦,莫不悚栗。有一小吏,私开户看之,正见床上一大蛇,垂头床边吐。”这是小说,白娘子也是这般模样,许仙胆儿也是够肥的。说是蛇有点不够威,杜甫把蛇改为虬,从蛇变成小龙,是美化祖宗了,换我也这样干。杜预是魏晋名将,官拜镇南大将*,封当阳县侯。看来做官方面,老杜家是一代不如一代。“武库”意思说武器库,啥都有,《晋书·杜预传》说:“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什么意思呢?杜预这个武官大将*还知识渊博,像是武器装备库,什么都有,什么都懂。这个绝对牛逼了!杜预文武双全,不是吹的,在明朝之前,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同时列入文庙、武庙的历史人物”。文的方面,他熟读《左传》,边读边写注释,其文集千年后仍被视为经典引用,清嘉庆的《十三经注疏》其中《左传》部分仍然用的杜预的注释。武的方面,他作为钟会幕僚参加灭蜀之战,后来独当一面镇守荆州,那个地方当年关羽都没守住,他不仅守住,还奇袭西陵,灭吴之战立下大功。晚年镇守襄阳,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换句话说,武圣关羽没干成的事,他干成了。杜家基因真忒么好!从杜康开始,就没有不牛逼的人。杜预在襄阳时,把自己的事迹刻成石碑,僚属来围观拍马时,杜预把石碑推进深水之中,说几百年后,深水变高山,石碑自然会水落石出。这个行为艺术也牛逼!日月星辰,功绩在此,当下人不懂,那是留给千万年后人仰视的。我觉得,杜预心灵通天,明白沧海桑田的道理,曾经的大海隆起高原,曾经的高山沉入深渊,充满了自然真理和辩证主义。安史之乱平息,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从巴峡穿巫峡,从襄阳向洛阳,舟楫中念起曾经的老祖宗襄阳市长兼*区司令杜预,用《回棹》诗句“吾家碑不昧”来宽慰自家人,虽然“宿昔试安命,自私犹畏天。劳生系一物,为客费多年”,但有这么个牛逼祖宗,内心还是充满骄傲的。李邕书法
第六个“李邕求识面”说的是四个人:扬雄、曹植、李邕、王瀚。前面两个是古人,你爱怎么说都可以,这里就不提了。杜甫的祖宗杜预够狂,文武庙独此一家,有资本;爷爷杜审言够狂,开唐律先河,也有资本。以杜家的狂性遗传,杜甫偶尔也狂性毕露,他有四句诗进行自我评价:“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瀚愿卜邻。”简单地说,自己比他们都牛逼。以后世看,杜甫被尊为诗圣,光芒完全笼罩两个爷爷,资本更足。王瀚只留下十四首诗,但他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被明人称为七言唐诗“压卷之作”。并且王瀚之狂也有名,他一到长安就编了个文坛排行榜,好比古龙写的《兵器谱》,小李飞刀只排到第三,或者现在的流行歌曲排行榜,能进前十就已经是天王巨星。三六九等排了一堆人之后,王瀚把自己放在文坛第一的位置。我看了只想哈哈大笑,赞赏的那种。以杜甫的诗歌素养,哪怕他不愿承认,也应当知道王瀚确实厉害。只是他说王瀚这么牛逼,也愿意跟他做邻居,意思是天下第一也想跟我套近乎,这事确实很难考证。以我的观点,杜甫是吹的,他这一生好日子的时间并不多,手头经常拮据,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王瀚喝的是葡萄酒,拿的是夜光杯,贫富差距太大。李邕出身名门,年少成名,大唐文坛的大佬级人物,文章厉害,书法也独步天下。以前外地读书人到长安,都等在他家门口,为了有机会看他一眼,好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好多年轻姑娘喜欢看唐国强,反复上电影院。李邕名满天下时,李白和杜甫还没出生呢。李邕大李白二十四岁,大杜甫三十五岁。李白的狂更是天下第一,这个已经毋须论证。李邕和李白见过一面,李白写诗一首《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已经狂到非凡,从此世人只知李白的大鹏之志和气概,不再传说李邕。但李邕欣赏李白和杜甫。天宝四年,正是大唐最璀璨的盛世年华,李白和杜甫壮游燕赵齐鲁,抵足而眠,留下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诗仙和诗圣一起喝酒一起泡妞的精彩篇章。曾经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史中最空前绝后的会面有两次,一次是老子和孔子,一次是李白和杜甫。李邕那时在北海(益都)当市长,听说两个闲散诗人到了齐州(济南),立即派人传话,恳请两位诗坛神人多留几日,三百里外他马上赶过来相会。那时,李邕已经六十八岁,在古代,这是一个已经很老很老的年纪。李白和李邕第二次见面,杜甫和李邕第一次见面。虽然年龄身份悬殊,但他们相会过程很美好,杜甫在酒席上写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一诗。“李邕求识面”这个倒是真的。哥舒翰
第七个“白起真成一竖子”说的是哥舒翰。不过这句诗不是杜甫写的,是李白写的,当时李白杜甫等等诗人文人无不推崇哥舒翰。哥舒翰来自西突厥哥舒部,即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唐代,狭义的胡人专指粟特人,*中亚一带的少数民族,粟特语是东伊朗语系的一支,所以粟特人被历史学家看成伊朗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广义则泛指西北的所有少数民族。另外,历史上胡人也多指匈奴人,以及其他非汉民族的人。总之,哥舒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北少数民族,说不定还是个白种人。但他的一生,遵循的却是汉文化传统。大唐气象,非其他朝代可同日而语。哥舒翰代表着唐朝最典型的游侠形象,过着仗义疏财、狂歌痛饮、重诺敢当的生活,四十多岁还远走河西,投入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帐下。哥舒翰作战英勇,曾带领一队巡逻兵遭遇入侵的吐蕃大*,冲锋陷阵,突出重围,一战成名,“翰持半枪迎击,所向辄披靡,名盖*中”,那是李白杜甫等等唐人最欣赏和向往的生活和英雄形象。杜甫夸他是当世武功第一,“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哥舒翰最辉煌战绩是率兵十万,收复河西重镇石堡城,此城被吐蕃所占,数十年未能收复。消息传来,天下轰动,李白雪夜赋诗:“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李白这卵仔最向往的就是这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打打杀杀暴力行径。哥舒翰晚年中风,不能行动,在勉强抗击安禄山之乱中,禁不住玄宗猜疑,顶不住压力,恸哭出兵,被安禄山破潼关,后死于安庆绪之手。后来安禄山也是被安庆绪所杀,唐朝持掌最精锐之师的东、西平郡王,这对生死冤家,都是同样的归宿。多年以后,吐蕃仍流传民歌《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第八个“议者死路衢”说的是有见识的时事评论者,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叫“吹哨人”,而不是具体某个人。此句诗出自杜甫《后出塞五首之四》,说的是安禄山蓄意攻击本来依附唐朝的奚、契丹两族,使之叛唐归突厥,然后向朝廷请兵、请粮、请银、请功,壮大自己势力。唐玄宗对安禄山太过于宠信,“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天下人都知道安禄山要反,只有玄宗一人不信。这就是大唐的悲剧,盛世在玄宗,衰败亦起于玄宗。有冒死进谏的,《旧唐书》说:“人言反者,玄宗必大怒,缚送与之。”吹哨人就这样被消灭了,再也没有人提醒皇帝,安禄山必反!这就是杜甫诗“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的由来。任何时候,都有清醒的预见者,他们看到了国家和社稷的危险,却往往背负悲剧的命运。杜甫诗意图
第九个“邻人满墙头”说的是邻居,有名和无名的邻人。杜甫一生漂泊,住过很多地方,在古代算是很奔波的人了,哪怕放在现代,有飞机高铁,也是很折腾的。安史之乱时,杜甫曾被安兵抓获,他趁乱跑了出来,投奔肃宗,授为左拾遗。但很快因房琯事件被贬,杜甫千里跋涉,回鄜州羌村(陕西富县)探家。那时时局动乱,亲友生死不明,也没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