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凉,
又到了进补的时节,
有一味中药,
既能补肺、补肾,又兼补脾胃……
还是药食两用的好食材,
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这就是“山药”。
道地药材:怀山药
山药又名薯蓣,《本草纲目》记载,由于唐代宗叫李豫,为避讳“薯蓣”而改为薯药,又因为宋英宗叫赵曙,为避讳而改为山药。“薯蓣”为唐宋的两位皇帝让路,成了“山药”。
山药品种较多,河南怀庆府的品质最好,所以通常山药也叫怀山药(或淮山药)。药用通常干燥切片,炮制品有炒山药和生山药两种。怀山药,与地*、牛膝、菊花合称为“四大怀药”,久负盛名。
中药·山药
《神农本草经》
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主产于河南省,湖南、江南等地亦产。习惯认为河南(怀庆府)所产者品质最佳,故有“怀山药”之称。
霜降后采挖,刮去皮,晒干或烘干,为“毛山药”;或再加工为“光山药”。润透,切厚片,生用或麸炒用。
甘,平。归牌、肺、肾经。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1.脾虚证
本品性昧甘平,能补脾益气,滋养脾阴。多用于牌气虚弱或气阴两虚,消瘦乏力,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唯其亦食亦药,对气虚重证,常嫌力量不足。如治脾虚食少便溏的参苓白术散(《和利局方》),治带下的完带汤(《傅青主女科》),本品皆作人参、白术等药的辅助药。因其还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可作成食品长期服用,对慢性久病或病后虚弱赢瘦,需营养调补而脾运不健者,则是佳品。
2.肺虚证
本品又能补肺气,兼能滋肺阴。其补肺之力虽较和缓,但对肺脾气阴俱虚者,补土亦有助于生金。治肺虐咳喘,可与牌肺双补之太子参、南沙参等品同用,共奏补肺定喘之效。
3.肾虚证
本品还能补肾气,兼能滋养肾阴,对肾脾俱虚者,其补后天亦有助于充养先天。适用于肾气虚之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遗尿,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及肾阴虚之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等症。历代不少补肾名方,如肾气丸(《金匮委略》)、六味地*丸(《小儿药证直诀》)中均配有本品。
4.消渴气阴两虚证
消渴(即糖尿病)一病,与脾肺肾有关,气阴两虚为其主要病机。本品既补脾肺肾之气,又补脾肺肾之阴,常与*芪、天花粉、知母等品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表中参西录》)。
煎服,15-30克。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药膳·山药
山药羊肉粥
鲜山药克,羊肉克,粳米克。
先将山药去皮切成小块,羊肉去筋膜切块,备用。将粳米淘净,下锅,加水煮,待米开花时,先下羊肉,煮沸十几分钟后,再下山药,煮至汤稠肉香即可食用。
本药粥具有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健脾补肾、固元抗衰的功效。可作为脾肾两虚的食疗补方,尤适合于小儿、老年体虚气弱的人群食用。
山药薏米粥
鲜山药克,薏米60克,粳米克,大枣30克。
先将薏米提前浸泡一晚,山药去皮切成小块,大枣洗净备用。将粳米、薏米淘净,下锅,加水煮,待米开花时,下山药、大枣,煮至汤稠香气出即可。
本药粥具有健脾补气、祛湿止泻的功效。适合于由脾胃气虚导致的消化不良、大便溏软、小便不利等症状的人群食用。
山药乌鸡补血汤
山药15克,玉竹9克,麦冬9克,枸杞12克,乌鸡克。
先将汆过的鸡肉放入锅中煸炒,然后加入高汤或开水;水煮沸后将肉捞至汤罐中,再把洗净的药料放入锅中,煮熟后将汤倒进罐中,文火煮9分钟;出锅前加入调味料。
本汤可以补肝血、健脾气、养肺阴,特别适合气阴两虚的人群进补。
参考材料:
《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
《中国中医药报》
图、文
宣传处
图片
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
王丽君
责任编辑
许士明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