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洋芋、马铃薯……傻傻分不清楚。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最早的记载可见于16世纪后期陕西兴平县(今兴平市)的县志,直到晚清,才传播到全国。
那个时候,大部分地方对于外来物种都被冠以“洋”的别名,因此又被叫做“洋芋”。
全国叫法不一,华北人叫“山药蛋”,岭南人多称“薯仔”
其实它有个学名叫马铃薯。
这马铃薯味道不差,能当主食,又扮得了主角,也能作配菜与各样食材精彩碰撞。
从南到北,土豆的吃法比它的名字还多。
在东北,有土豆乱炖、地三鲜;在西北,有新疆大盘鸡、甘肃洋芋凉粉等。西南更甚,尤其云南、贵州一带“无洋芋,不能成菜”。
但全国最爱洋芋的地方,莫过于云南。
在云南,洋芋有很多种颜色,白,黄,红,乌……比如会泽乌洋芋(七彩洋芋)、文山的紫洋芋、宣威转心乌洋芋、剑川红洋芋(花心洋芋)等。
煎、炸、煮、焖、干煸、红烧……
你找不到还有哪个地方比云南人更爱吃洋芋的,也没有哪个地方的做法能超越他们,泥、粉、丁、丝、片、块或一整颗,贯穿了云南人的一日三餐。
“没有一颗土豆能逃得出云南”,是“大洋芋”刻在云南人骨子里的饮食印记。
而“吃洋芋,长子弟”,意思是吃了洋芋,就能长得帅气(好看)。
这大概也表明了云南人对洋芋那种特有的情愫。
为什么云南人这么爱洋芋?
说洋芋拯救了云南人也毫不夸张,云南地形崎岖,平地很少,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很低,远远不够饱腹。
据说上世纪的三年困难时期,云贵高原的人们几乎可以说是靠着洋芋活下来,才有了现在多样的吃洋芋文化。
干焙洋芋丝
洋芋切成丝状,下锅热油炸至金黄,摊成了一个饼,撒上万能辣椒面,酥酥脆脆,香气扑鼻。
傣味“老奶洋芋”
洋芋煮熟捣成泥,和傣家特有的水腌菜,茴香一起炒,这叫傣味的老奶洋芋(没牙的老奶奶也能吃的一道硬菜),酸辣酸辣,口感细腻。
洋芋酸汤
在云南用洋芋做汤就有不下十种做法。其中酸菜洋芋汤是最常见的。锅中放入少许油,油开,放入几个干辣椒,待有辣味溢出,加水,水开后放入洋芋片或者洋芋丝,再放入酸菜,待汤开沸腾,放入简单调料就可以起锅了。
洋芋在云南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做法,火腿洋芋焖饭,粉蒸洋芋、烧洋芋、炸洋芋、烤洋芋等等,只有你没吃过的,没有云南人没做过的。
其中最普遍的吃法,在云南各地,大街小巷之中,炸洋芋和烤洋芋的摊子随处可见。
一辆三轮车,一口油锅,各种蘸料,就是一个小店。
只要炸得好,就会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油锅沸腾,油滋滋的响,一块块洋芋,在锅里翻滚,炸得表皮金黄,外脆里酥,那香气隔着几条街都能闻得到!
再配上各种酱料,人间一绝。
如果说,洋芋在云南这么风靡,是因为它好吃?卓卓并不这么认为。
洋芋在饮食文化中,算不得上什么豪华大菜,但在云南,却能换着花样,让你天天吃到赞不绝口,真正的原因在于,云南盛产各式各样的香辛料。
洋芋是主食,调料才是灵魂!
图
图虫·创意摄影/飘然
炸洋芋在口感上也有区分。
有人爱吃脆一点的,还带着洋芋的清香回甜,有人爱吃外皮酥脆的,入口软糯。
配上云南特有的辣椒、烧辣椒面、鱼腥草、香葱、蒜末、花椒粉、焙香的花生粒、秘制的酱料,点缀上新鲜的薄荷叶等,呛上一勺香油搅拌搅拌,就剩两个字了:“板扎!”(云南方言“很赞”的意思)
路边的小摊,炭火上放着烤皱皮的洋芋,桌上放着的一排排蘸料,就是种吃法的精华所在。
酸腌菜、卤腐酱、腌韭菜苔、腌韭菜花、糊辣椒面、剁小米辣、豆豉、鲜椒酱等等,有些店家甚至有20多种蘸料。
2块钱一个的“吹灰点心”——火烧洋芋,有20多种蘸料等着你挨个“翻牌子”,每天选一种,还不得吃上一个月?那感觉怎一句“心花怒放”了得!
云南“植物王国”的称号,并非虚名。它们正是香料的“武器库”。
美丽的彩云之南是一个巨大的香料宝库,拥有得天独厚的香辛料资源,全球90%的香料植物,都可以在露天生长,是名副其实的“天然”香辛料。
从“香名远播”的过桥米线,到鲜香神奇的野生菌,再到随处可见的各种蘸料,遍布各地州的民族风味,这些香料的根、茎、叶、花、果、籽,都被不可思议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味。
不仅仅是大洋芋吃法多,在云南各种香辛料的加持下,其他食材的吃法也不分伯仲。
放眼香料界,一棵草(香茅草)也能为烤鱼增添风味,一个果(青宁檬)也能让凉鸡酸辣有味,一个茄(树番茄)能让蘸料更加增添特有酸香……
这些天然的香辛料,综合运用在各种菜品上,呈味更自然饱满,渗透力更强更入味,香味浓郁,去腥除味效果更好,这就是云南人在调味上“天生巧手”的秘密武器。
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有异议请联系我